iPhone要取消實體卡槽?全面擁抱eSIM真有可能
盡管iPhone 13系列幾乎還沒被消費者“捂熱”,但關于iPhone 15的爆料就已經來了。不久前來自巴西某科技網(wǎng)站的爆料信息顯示,蘋果將在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系列將取消SIM卡插槽,也就是純粹使用eSIM,不過僅有iPhone 15 Pro系列會率先采用這一設計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近日又有匿名消息人士透露,或許不需要等到iPhone 15系列,蘋果方面打算在iPhone 14系列上就開始使用無SIM卡槽設計。并且有傳言稱,蘋果方面已經告訴美國運營商,將在2022年9月推出僅配備eSIM卡的機型,并且部分運營商會自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提供無nano SIM版本的iPhone 13系列機型。
與此同時,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也有多位爆料大神佐證了這一爆料??此圃趇Phone 4使用micro-SIM卡,將此前的Mini SIM卡槽淘汰,在iPhone 5使用Nano-SIM卡奠定當下智能手機的統(tǒng)一標準后,蘋果方面似乎打算再次以iPhone無可匹敵的影響力,將智能手機引入eSIM時代。
早在2018年,為了響應全球消費者、特別是中國用戶對于雙卡雙待的需求,蘋果在iPhone XS系列與iPhone XR上打破了常規(guī)。只不過彼時其僅在定位最高的iPhone XS Max上使用了真正的雙卡雙待,在iPhone XS與iPhone XR上都使用的是單卡槽+eSIM的方式“曲線救國”。而到了2021年的iPhone 13系列上,盡管說蘋果方面并未在發(fā)布會上明言,但在其海外官網(wǎng)上卻已經證實,iPhone 13系列均支“SIM卡+張eSIM”與“雙eSIM”兩種雙卡雙待的組合。
事實上如果你是一位資深果粉,想必不會對iPhone全面使用eSIM感到驚訝了,因為這幾乎是蘋果工業(yè)設計美學所導致的必然結果。盡管此前被譽為“設計靈魂”的喬納森·艾維已經在2019年年末離開,然而他的設計理念已經浸潤在蘋果的方方面面。以喬納森·艾維為代表的蘋果工業(yè)設計團隊,也締造了如今這個以實用主義為內核的極簡主義審美的公司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“Design is how it works”。
在喬納森·艾維主導蘋果旗下產品工業(yè)設計的年代,“一體感”無疑是設計的首要目標。并且蘋果也一直在做減法,試圖不斷縮減設備的接口,先后取消了可拆卸電池、3.5mm耳機孔,所以準備對SIM卡槽“動手”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。更為重要的是,經過了從iPhone XS開始數(shù)年的嘗試后,蘋果已經讓iPhone用戶開始思考,為什么手機必須要有SIM卡槽呢?
對于蘋果來說,沒有SIM卡槽將是iPhone向真正無縫設計邁出的又一步。與此同時,無縫、無接口的設計,也代表著未來iPhone的維修難度將進一步提升。而蘋果在不久前全面放開了個人維修,或許是面對反壟斷壓力的不得已而為之,但售后維修的豐厚利潤同樣也是其轉型服務業(yè)務的重要支撐,畢竟產品越難以被個人或小型第三方維修商修復,蘋果賺得就能越多,所以也很難說蘋果沒有這方面的考量。
當然,蘋果怎么樣想的,絕大多數(shù)消費者并不關心,或許國內消費者更為關心的是,如果未來iPhone真的要使用eSIM設計,“我們怎么辦?”
開宗明義,如果蘋果真的打算在iPhone 15系列上完全取消SIM卡槽,那么現(xiàn)在其所采用的國內特供策略勢必將會失效。畢竟蘋果能夠在iPhone XS、iPhone 11、iPhone 12、iPhone 13系列上能夠為國內消費者設計雙SIM卡槽,是因為它們真的有實體卡槽。
然而假設iPhone 15系列沒有實體卡槽,那么也就意味著其內部空間設計很有可能會大改。eSIM實質上是將SIM卡加密數(shù)據(jù)由原來存放在UICC電路上轉變?yōu)橹苯蛹稍谥靼迳?,也就不再需要實體卡槽,這就代表著未來的國內特供版將需要另一套內部空間設計,所帶來成本的上浮顯然不是“1+1=2”這樣簡單。
蘋果作為一家非常成功的跨國科技巨頭,如果敢于在當家產品中進行這樣的改變,勢必是有了萬全之策。而eSIM之所以此前在國內遲遲無法鋪開,其實與運營商的利益相違背有著直接的關系。eSIM普及后,用戶將可以在設備上針對多個運營商進行隨意切換,這就導致各大運營商對eSIM的態(tài)度十分消極,畢竟eSIM會大幅削弱運營商對于用戶的控制權。
好在,攜號轉網(wǎng)的深入貫徹,為eSIM的普及掃平了幾乎一切障礙。畢竟eSIM是可以隨時選擇運營商、用戶回心轉意的成本也很低,但攜號轉網(wǎng)就不一樣了,由于攜號轉網(wǎng)的流程相對復雜,因而真正轉網(wǎng)的用戶基本是不存在回心轉意的可能。目前,移動、聯(lián)通、電信都支持一號雙終端,與其讓用戶攜號轉網(wǎng)之后再也不會回歸,不如用eSIM來讓用戶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。
當下對于運營商來說,如果蘋果真的全面擁抱eSIM,與蘋果合作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項。當年,iPhone 4全面進入國內市場的時候聯(lián)通率先一步,所取得的成績想必電信與移動都看在了眼里。更何況習慣的力量是相當可怕的,截止2020年末,國內的攜號轉網(wǎng)用戶也僅僅只有1700萬,對此網(wǎng)友們的評價,是攜號轉網(wǎng)沒有普及前、大家都想轉,但普及后卻沒人想轉了。
事實上,如果某家運營商搶跑、而其他運營商沒有跟進的情況,反而是最有可能出現(xiàn)的。畢竟,當下國內市場并沒有大規(guī)模在手機上應用eSIM,這代表了如果未來的iPhone 15系列在國內僅支持eSIM、且其他運營商沒有跟進,那么與蘋果合作的這家運營商實際上就可以完全規(guī)避攜號轉網(wǎng)。
eSIM的運行原理是空中寫號,理論上用戶是可以隨便選擇運營商的,但如果消費者沒得選呢?iPhone 15的用戶沒有其他運營商可選,就是在實質上讓攜號轉網(wǎng)失效,順帶讓這批購買了iPhone 15的高價值用戶,不得不成為自己的忠實用戶群體。
所以這樣一想,取消實體卡槽的iPhone 15系列,是不是就有了被運營商接納的理由呢。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“三易生活”(ID:IT-3eLife),作者:三易菌,36氪經授權發(fā)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