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擁有出色創(chuàng)造力與完美關(guān)系?從這21種行為做起(上)
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,關(guān)注科技、商業(yè)、職場、生活等領(lǐng)域,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(shù)、新觀點、新風向。
編者按:人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還是會隨著我們的改變而改變?如果你相信前面,也許你已經(jīng)放棄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選擇躺平。如果你相信后面,起碼人生還有改變的可能性——努力未必成功,但不努力肯定無法成功。選擇前面的,是固定心態(tài);選擇后面的,是成長心態(tài)。我們都應該選擇成長心態(tài)。但是,光有心態(tài)還不夠,行動才是關(guān)鍵。本文總結(jié)了運用成長心態(tài)的21種行為,可以幫助你更快成長,提高成功的可能性。文章來自編譯,篇幅關(guān)系,我們分兩部分刊出,此為第一部分。
劃重點:
設定野心大到出奇的目標
重構(gòu)潛意識模式,通過自我暗示獲得大膽見解
在違反直覺的環(huán)境下學習和工作
從違反直覺的資源中學習
那些大獲成功的人,要關(guān)注他們?nèi)〉贸晒Φ倪^程(而不是結(jié)果)
無視幾乎所有其他人做的事情
對最高影響力活動進行二/八分析
反復學習高影響力的活動
學以致用,“工作”不要拖延
跟蹤少數(shù)事情(忽略其他一切)
提高對自己能做到什么的期望
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時,就會意識到自己幾乎可以實現(xiàn)任何想要實現(xiàn)的事情,而且需要的時間要比你想象的要短得多。
然而,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,大多數(shù)人的看法都是固定的,眼光很狹隘。
他們對可用資源的看法固定且受限。
他們對時間以及事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的看法固定且受限。
在本文中,我要消除所有這些充滿局限性的觀點,并提供可用來實現(xiàn)目標的具體策略。固定的限制?不存在的。
如何做到?大概是這樣的:
核心原則
1. 設定野心大到出奇的目標
“當你的衡量標準是好10 倍時,你馬上就會明白怎么繞開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?!?/p>
—— 丹·沙利文(Dan Sullivan)
目標最有可能在以下的情況下實現(xiàn):
他們本質(zhì)上是激勵性的。正如拿破侖·希爾(Napoleon Hill)在《思考致富》中所解釋那樣,“欲望是一切成就的起點,欲望不是一種希望,也不是一種愿望,而是一種熱切的激動人心的欲望。這種欲望的力量超過了一切,清晰而明確?!?/p>
目標肯定是很難的,否則的話他們就不會有動力了。
目標還必須有時間限制,好營造一種緊迫感。時間線更短是實現(xiàn)10 倍目標的一種方式,因為這會迫使你擺脫人為的限制,思考更加富有創(chuàng)造力。就像億萬富翁彼得·泰爾(Peter Thiel)眾所周知的設問那樣:“你怎么才能在未來六個月內(nèi)實現(xiàn)你的十年大計?”
就像人生的所有事情一樣,你只能得到你想要的。如果你更愿意為缺乏進展找借口和理由,那么就承認你更喜歡現(xiàn)在的生活吧。自我接納也可以是件美好的事情。
然而,一旦你渴望進步多于方便,那障礙就不再會阻止你,而是會推動你。正如羅馬皇帝馬庫斯·奧勒留(Marcus Aurelius)所說的那樣,“那是一個障礙的東西變成對一個行為的推進,那是一道路上屏障的東西卻幫助我們在這條路上行進?!?/p>
2. 重構(gòu)潛意識模式,通過自我暗示獲得大膽見解
“潛意識中有什么,世界就會有什么?!?/p>
——約瑟夫·墨菲博士,《潛意識的力量》(The Power of Your Subconscious Mind)
在你醒著的時候,意識往往會跟潛意識打架。比方說,你試著變得積極,但你潛意識模式根本不允許你這么做。
可是,當你從清醒過渡到入睡時,腦電波就會從活躍的 Beta 狀態(tài)進入到 Alpha狀態(tài),接著是Theta,然后等到我們睡著時最終進入 Delta。在 Theta 的窗口期間,你的大腦最容易接受對潛意識模式的重塑。因此,托馬斯·愛迪生曾經(jīng)說過:“如果潛意識沒有請求,永遠不要睡覺?!?/p>
因此,在你入睡之前,想象甚至口頭陳述你想要實現(xiàn)的事情是關(guān)鍵。當你反復陳述想要的目標時,想象是關(guān)鍵,因為你希望獲得盡可能情緒化的體驗。你需要感受擁有所尋求的東西會是什么樣子的。
你完全可以相信,通過種下這些潛意識的種子,你經(jīng)常不知怎什么時候就會突然冒出想法來。每天你都要隨時記錄好這些想法。目標越大,實現(xiàn)目標所需的行動就得越大膽。你的why越清晰,你的how就越有靈感。
如果你是認真的話,你需要馬上對潛意識大腦傳遞給顯意識大腦的印象采取行動。如果你不理會這些洞察,你得到的洞察就會越來越少。你就是在向自己以及自己的靈感源泉證明,你其實并不想要你聲稱想要的改變。
3. 在違反直覺的環(huán)境下學習和工作
1905 年是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突破之年。這一年,他總共發(fā)表了四篇研究論文,也就是所謂的奇跡之年(Annus Mirabilis) 論文。這些論文后來極大地改變了現(xiàn)代物理學的基礎(chǔ),并改變了我們對空間、時間以及物質(zhì)的看法。
有趣的是,愛因斯坦發(fā)表這些論文的時候,他其實并沒有在學術(shù)的環(huán)境下工作,他當時的工作的地方是瑞士專利局。在這種違反直覺的工作環(huán)境下工作,讓愛因斯坦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提出問題,而不是在典型的物理實驗室里琢磨。
正如埃隆·馬斯克的前妻賈斯?。↗ustine)所說那樣:
“選擇一樣東西,成為精通的大師。選擇第二樣東西,再成為精通的能手。當你成為兩個世界的大師(比方說,工程與商業(yè))時,你就可以將它們結(jié)合在一起,從而 a)將極好的點子介紹給彼此,這樣雙方就可以來一場創(chuàng)意上的性愛,誕生出此前沒人見過的創(chuàng)意嬰兒,以及 b) 制造競爭優(yōu)勢,因為你可以在不同的世界之間來回穿梭,說兩種語言,將部落連接在一起,把元素混搭起來,激發(fā)新的創(chuàng)意見解,直到你帶著頓悟醒來,改變自己的生活?!?/p>
當你的工作環(huán)境跟所在領(lǐng)域的大多數(shù)人都不一樣時,你就可以建立獨特的聯(lián)系。你可以整合不同的想法,對它們進行交叉授粉。你可以避免教條主義思想與期望。你可以學會整合看似不同領(lǐng)域的想法。
4. 從違反直覺的資源中學習
“跟著別人的腳步走能給你帶來什么?只會讓你得出跟其他人完全一樣的結(jié)論?!?/p>
— Ryan Holiday
就像Holiday 所解釋那樣,如果你看的是別人正在看的東西,你的想法會像其他人一樣。如果你的想法跟其他人一樣,那你就沒法想出任何獨特的東西。
要追隨你的好奇心。去找出晦澀的線索。找到別人沒找到的東西。這樣的話,你的工作才會真正為別人創(chuàng)造價值。
5. 那些大獲成功的人,要關(guān)注他們?nèi)〉贸晒Φ倪^程(而不是結(jié)果)
“成功會留下線索?!?/p>
— 吉姆·羅恩(Jim Rohn)
只關(guān)注結(jié)果是當前學術(shù)體系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他們培訓小孩是為了應付考試,而不是去尋找新穎獨特的做事方式。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,衡量貢獻、創(chuàng)造力與才能也不應該用同一套標準。
當你想培養(yǎng)某方面的專業(yè)知識時,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所關(guān)注領(lǐng)域頂尖人士的成果,而是要研究他們?nèi)〉贸删偷倪^程,并模仿他們。
他們在做什么?
一旦你以過程為導向,而不是以結(jié)果為導向,你就會意識到,自己也可以取得驚人成就。這個過程,或者你的行為,這些完全都在你的控制范圍內(nèi)。相反,當你只關(guān)注別人的結(jié)果時,你很快就會不知所措,然后放棄努力。
6. 無視幾乎所有其他人做的事情
在《野蠻進化》(Relentless: From Good to Great to Unstoppable)這本書里,蒂姆·格羅弗(Tim Grover,喬丹、科比的訓練師)解釋說,這個世界的精英不會跟其他人競爭。相反,他們讓別人跟自己競爭。他們定好了基調(diào),讓其他人對他們的環(huán)境做出反應。
大多數(shù)人都在跟其他人競爭。他們會不停的觀察,看自己所在領(lǐng)域的其他人(他們的“競爭對手”)在做什么。結(jié)果呢?他們只是在模仿和復制“行得通”的東西。
與其關(guān)心別人在做什么,不如踐行自己的價值觀。要事第一。花更多時間跟親人呆在一起,遠離工作。在工作的時候,則要追隨自己的好奇心,而不是別人在做什么。
7. 對最高影響力活動進行二/八分析
“現(xiàn)如今,每個人都是通才,作為對經(jīng)濟時代的反應,這是大多數(shù)人深思熟慮之舉?!?/p>
— 倫納德·史密斯(Leonard Smith)
那些你想效仿的人,在研究他們的流程時,不要試圖全盤拷貝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策略。即便是你所在領(lǐng)域的頂尖人才,他們的策略也有不完善之處。
找到其中的模式。你必須掌握的關(guān)鍵點是什么?掌握那些即可。
當你準備好了之后,你就可以超越那些模式進行創(chuàng)新,這樣你的流程就會超越你仰慕的人的流程。最終,你的成就也會超越他們。
8. 反復學習(Over-learn)高影響力的活動
學習新事物就是記,就是了解怎么用。一開始,你的前額葉皮層,也就是存儲你的工作(或短期)記憶的地方,其實就是在忙著弄清楚這項任務是怎么完成的。
但是一旦你熟練了之后,前額葉皮層就會休息。事實上,它釋放掉的東西可以多達 90%。一旦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你就可以手到拈來,自動執(zhí)行這項技能,讓你的顯意識專注于其他事情。
這種水平的表現(xiàn)叫做自動性(automaticity),達到自動性要取決于心理學家所說的反復學習(over-learning)或反復訓練(over-training)。
比方說,如果你想快速學習怎么寫爆款文章,那就去研究幾百篇爆款文章的標題。如果你想寫書,那就找?guī)装俦緯?,只研究目錄。這就是你的單手上籃。
從少量信息開始,然后再慢慢擴展。通過反復學習特定類別的學習,你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它跟整體的關(guān)系。你還可以很快就能應用所學到的知識。你會很快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關(guān)鍵點。隨著你的認知能力的擴展,時間對你來說也會放慢。
9. 學以致用,“工作”不要拖延
“成功的關(guān)鍵秘訣不是專業(yè)知識豐富,而是學以致用的能力。知識不用就毫無價值。”
——馬克斯·盧科明斯基(Max Lukominskyi)
做是最好的學。公共教育告訴我們,必須先掌握理論,然后再把理論運用到現(xiàn)實世界里面。同樣地,大家熱衷于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了解信息,這已經(jīng)導致他們把“學習”當作了拖延的一種形式。
還有一個更好的做法,那就是“情景式學習”,你在做的過程中學習,情景式學習的主要原則包括:
學習概念最簡單的形式。
將學到的基本知識應用到真實場景中。
獲得指導和反饋(反饋一般以“失敗”的形式出現(xiàn))。
通過反復練習應用這種反饋。
獲得指導和反饋。
重復,直至熟練(參見第8條)。
有趣的是,研究人員研究了角色扮演對性格害羞的青少年自我評估(self-concept)的影響。他們讓一組青少年接受傳統(tǒng)的訓練,以討論為基礎(chǔ),另一組則進行基于角色扮演的訓練。參與了角色扮演的那組人在自我評估上發(fā)生了顯著的積極變化,對他們的行為產(chǎn)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在我們的數(shù)字世界里,模擬訓練,也就是基于角色扮演的現(xiàn)實世界場景,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。
此外,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獲得持續(xù)反饋對于有效學習至關(guān)重要。你可以利用用這一點。公開你的工作,你會得到即時反饋。
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得到即時反饋是“心流觸發(fā)器”(flow trigger)。即時反饋提高了效率。尤其是當反饋來自現(xiàn)實世界,對成功和失敗都有實際影響時。
10. 從關(guān)注數(shù)量開始
“廣種薄收?!保≒lant a lot, harvest a few)
— 塞思·戈丁(Seth Godin)
在《離經(jīng)叛道: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》(Originals: How Non-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)這本書里,亞當?格蘭特(Adam Grant)解釋說,“原創(chuàng)”(即創(chuàng)造出創(chuàng)新作品的人)并不可靠的。換句話說,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并不都是非凡的。
比方說,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 50 首音樂當中,有 6 首是莫扎特的, 5 首是貝多芬的,巴赫有3 首。但為了創(chuàng)作出這些杰作,莫扎特一共創(chuàng)作了 600 多首作品,貝多芬的數(shù)量是 650 首,而巴赫則有 1000 多首。
同樣地,畢加索也創(chuàng)作了成千上萬件藝術(shù)品,這些作品里面,被認為屬于“偉大作品”的寥寥。愛迪生擁有 1900 項專利,但我們知道的專利屈指可數(shù)。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發(fā)表了 248 篇科學論文,但讓他靠相對論出名的只有幾篇。
數(shù)量通往質(zhì)量最有可能道路。你做出來的東西越多,想法就越多——其中的一些會具有創(chuàng)新性與原創(chuàng)性。你永遠不知道哪些會受歡迎。你只有不停的創(chuàng)造。
11. 跟蹤少數(shù)事情(忽略其他一切)
“如果你有三個以上的優(yōu)先事項,那就是沒有優(yōu)先事項?!?——吉姆·柯林斯(Jim Collins)在《從優(yōu)秀到卓越》
如果你想改進一件事情,你得量化它。如果你不量化,其實就不知道發(fā)生了什么。正如托馬斯·蒙森(Thomas Monson)所解釋那樣,“衡量績效時,績效就會提高。一旦績效得到衡量和報告,改進的速度就會加快?!?/p>
我可以親自證明這一原則。當我開始衡量一些指標時,比如健身房的每組、我的收入,以及我在工作時花多少時間在“流”上,我在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。原因很簡單:跟蹤幫助我意識到自己的弱點并變得客觀。因此,我確切地知道我應該把重點放在哪里,并且可以系統(tǒng)地去做。
我本人可以證明這一原則。當我開始衡量一些指標,比方說我的收入,我工作時花在“心流”上的時間時,我在這些方面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。原因很簡單:“跟蹤”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弱點,并能保持客觀。于是,我很清楚自己應該把焦點放在哪里,并且可以系統(tǒng)性地做這件事。
12. 提高對自己能做到什么的期望
“我認為,如果需要,如果情況需要的話,普通人的能力可以提高一倍。”
— 威廉·杜蘭特(William Durant)
大概在兩個月前,我開始跟現(xiàn)在的健身伙伴一起鍛煉。他比我大將近20歲,能舉起的重量也比我大得多。
他告訴我的第一件事是這個,“大多數(shù)人永遠都沒法變得更強壯,就因為他們沒有讓自己承受壓力?!庇谑?,剛開始那幾次鍛煉的時候,我練習深蹲和推舉的強度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高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感受重量。
在跟新伙伴一起鍛煉后,我的力量很快就得到了增強。他提升了我的期望。不過,我不會讓他的期望來決定我能做什么。就像一下關(guān)于指導部分所展示那樣,周圍人的期望為你的成長和潛力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
但是你不需要受這些期望的約束。例如,僅僅因為我最喜歡的許多作家每周出版兩次,我決定在開始寫作時讓自己保持不同的標準。在很大程度上,你會得到你所期望的。根據(jù)期望理論(動機的核心理論之一),動機包括三個組成部分:
但你不需要被這些期望束縛住。比方說,就因為我最喜歡的一些作者都是一周發(fā)兩篇,我決定在開始寫作的時候要保持一個不一樣的標準。在很大程度上,你會得到你預期的。根據(jù)期望理論(有關(guān)動機的核心理論之一),動機由三個部分組成:
個人給目標設定的價值
你對特定行為能促進想要的結(jié)果的信念
你對成功執(zhí)行實現(xiàn)目標所需行為的能力的信念
向最優(yōu)秀的人學習。但不要被他們的標準束縛住。用你自己的節(jié)奏去跑,哪怕那個節(jié)奏比你渴望成為的那個人更快。
譯者:boxi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