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夢之隊”奪得奧運金牌 壓水花的訣竅是什么?
來源:科技日報
?
2021-08-05 11:00:15
奧運會臨近尾聲,此次中國跳水隊運動健兒不負眾望,為祖國贏得多枚金牌。“夢之隊”的壓水花技巧,也再次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。
那么,同樣是跳水,為何有人入水水花大、有人就很小呢?“壓水花”的科學原理是什么?
一般情況下,跳水濺起水花的大小和運動員身體的體積大小、入水時身體與水面的接觸面積呈正比。
當楔形物體入水時,由于不可壓縮,接觸的水體會向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,即楔形物體與水接觸的斜面方向,受到撞擊的水體會躍出水面,形成水花。而方形物體在與水面碰撞時,受到撞擊的水體主要進行橫向運動,在四周水的壓力之下無法躍出水面。
因此,平掌入水濺起的水花要遠小于“雙手合十”垂直入水時濺起的水花。
入水時,運動員會一只手掌放平,另外一只手抓住這只手的手背。這樣能在保持身體穩(wěn)定的同時,減少身體與水面接觸的面積。
若采取“雙手合十”的手勢,雖然會減少手掌與水面的接觸面積,但是會使得手臂彎曲,增大整個身體的入水面積,使身體軀干不穩(wěn),后續(xù)動作發(fā)飄。
此外,入水時運動員手臂需要夾緊頭部并且靠近耳朵。手臂必須要在身體正中間,靠后和靠前入水,都會降低軀干的穩(wěn)定性。
在入水的過程中,運動員軀干要繃緊繃直,身上每一塊肌肉都要發(fā)力,如果沒有繃緊,入水時所受到的沖擊會推動身體發(fā)生偏離,產(chǎn)生較大的水花。
我國著名跳水運動員吳敏霞曾說:“水花壓得好,說明運動員入水時非常迅速,而且身體很直,以至于在身體和水面交界的地方?jīng)]有水花飛濺出來。”